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-99精品丰满人妻无码av-国产 日韩 欧美 中文 另类-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-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-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-日韩黄色三级-a级毛片在线观看av-日本福利电影在线观看-久久不射电影-日本大片视频一区,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,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公司,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做人人

1039市場采購

1039市場采購

又一稅務新規將落地!跨境出口也要實名申報

發布日期:2025-07-23
         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2025年第15號公告,要求平臺主動“上交”賣家身份和收入數據,打破“藏身平臺”的慣例。
如今,第17號公告接棒出臺,盯緊了出口環節。

 

長誠外綜服獲悉,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《2025年第17號公告》,對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表進行了修訂。

其中第七條明確規定:凡以代理形式出口貨物的企業,在預繳申報時,必須同步報送“實際委托出口方”的基礎信息和出口金額情況。其中,“實際委托出口方”是指出口貨物的實際生產銷售單位。

該條款所指“代理形式”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模式:

  • 通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掛名申報,貨物由實際賣家出運; 

  • 參與“市場采購貿易”試點,以統一報關方式集拼出貨; 

  • 借用物流商或其他第三方出口資質進行清關申報。

 

公告還指出,如企業未如實報送,將按“自營方式”處理,由申報企業就該筆出口金額承擔企業所得稅申報與繳納義務。

 

 

“買單出口”并不合法,但一度在中小跨境賣家中大行其道——掛別人名義出貨,自己收款賺錢,既省事又避稅,也因此成為監管的“盲區”。如今,《第17號公告》將這一模式正式點名,意味著這類模糊操作將徹底退場。稅務部門以申報表為抓手,穿透名義申報,直指實際出貨方,堵住了多年存在的稅收漏洞。

而這一變化,對中小跨境賣家影響尤為直接。掛名出貨、避稅套利的路徑被徹底封死,不報實情就需自行承擔稅負責任,“誰出貨、誰納稅”已成為明規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為幫助企業理解操作細節,公告還給出了典型案例:

 

案例1:A公司與B公司代理出口

A公司幫助B公司出口1000萬元貨物,并收取10萬元代理費。A公司需要申報10萬元代理費,并在申報表中詳細報送B公司信息;B公司作為實際貨主,需就1000萬元的收入申報稅務。如果A公司隱瞞B公司信息,稅務機關將認定A公司為“自營出口”,并對1000萬元貨物征稅。

 

案例2:C公司、D公司與E公司代理出口

C公司代理D公司出口1000萬元貨物,實際貨主為E公司。C公司需申報10萬元代理費,并報送E公司的信息;D公司申報12萬元代理費收入,E公司則需申報1000萬元出口收入。如果C公司未按要求報送E公司信息,稅務機關同樣會將其視為“自營出口”,并對1000萬元貨物征稅。

 

公告將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,距離落地僅剩數月,留給企業調整應對的時間并不充裕。

從平臺到出口,申報鏈條正在閉環,稅務監管也正從“看表面”走向“盯實質”,責任不再模糊,主體不再懸空。

但這一輪改革遠未結束。“報賣家、報貨主”只是前半場,真正深水區的博弈,才剛剛開始。

 

 

長誠外綜服解到,當前跨境電商稅務合規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。政策加緊落地,市場積極跟進,監管力度持續增強,合規已成為行業運行的基本要求。

 

平臺端:信息穿透成為常態

 

平臺已不再是監管的“盲區”。誠如上文所言,自第15號公告起,平臺需主動上報賣家身份與收入數據,稅務責任壓實至交易起點。平臺的角色,正在從撮合者轉向申報義務人,“藏身平臺”的時代正在終結。

如果說國內已將平臺監管納入制度化軌道,那么放眼海外,政策趨嚴亦在同步上演。長誠市場采購貿易了解到,此前意大利稅務部門對亞馬遜歐洲公司發起調查,指控其未為部分第三方賣家如實申報并代繳VAT,涉案金額高達12億歐元。而該事件被業內廣泛視為歐洲對平臺稅務責任認定趨嚴的重要信號。

 

 

隨著歐盟合規要求不斷收緊,亞馬遜已在多個國家啟動信息核查與稅務整改流程,平臺的責任邊界也在同步收緊。從配合監管到承擔實質義務,平臺正在被納入跨境稅務鏈條的問責體系中,“豁免期”已成過去式。

市場端:產品與申報綁定愈發緊密

 

稅務風險正從“賬面問題”延伸至商品本身。除了平臺報人、出口報貨,如今申報信息的真實性也開始被“反查”到產品維度。

此前AMZ123在文章中提到,有賣家因低申報被美國海關抽查,一票貨剛補完稅,隨即被要求補交三年內共36票資料,預估補稅金額高達200萬元。這場“翻舊賬”讓賣家直言措手不及,甚至影響到后續賬號運營與法人入境。

類似案例在業內并非個例。韓國海關此前也查獲多起原產地造假案件,不少出口美國的中國商品在中轉環節被非法貼上“Made in Korea”標簽,以規避關稅政策。涉案金額超過1.2億元人民幣,其中約97%均指向美國市場,部分貨物已流入當地,其余仍在港口查扣中。

 

從低報申報到產地造假,這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操作,正在被全球監管系統逐步穿透。產品與申報正被深度綁定,合規不再是形式,而是一條必須守住的底線。

政府端:出口監管閉環形成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出口監管也正加速“閉環”——從單一稅務查驗,升級為政府多部門協同、閉環聯動的新局面。

長誠市場采購貿易了解到,早在2024年,國家稅務總局與海關總署即啟動34類數據共享機制,覆蓋出口申報、處罰記錄、繳稅信息等,追溯期達三年,為“以數控稅”機制打下基礎。2025年3月,稅務、財政、商務、海關與市場監管五部委聯合發文,全面禁止“買單出口”“虛假申報”等行為,并將責任延伸至貨代、報關、稅務代理等第三方鏈條,進一步強化“所得稅—增值稅—海關申報”三表一致的合規要求。

而前文提到的《第17號公告》,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的落地動作之一。通過申報表修訂,將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進一步與出口實際責任主體掛鉤,推動出貨鏈條信息更加透明、責任更可追溯。

政府端的深度聯動,使監管不再容留模糊地帶。“灰區”正在收緊,“豁免”正在終結。跨境賣家唯有回歸真實申報、規范操作,方能穿越合規洪流,穩步前行。